top of page

Travel Worker's Blog /

I'm a travel worker. Here is my life in

Taiwan community.

搜尋
作家相片黃妤萱

後浦橫街仔:頹屋小舖


頹屋小舖外觀

緣起

 

來金門的第一週,王苓帶著我們造訪後浦的老店家與老師傅。路過一條看來不很起眼的小巷時,提起了它的故事,原來這條小巷過去曾被稱為「橫街仔」,商家雲集,是後浦街上最熱鬧的地方。街尾曾經有間當鋪,沿路有燒酒店、花生油店、木工坊、餐廳等等,現在卻大多是尋常住戶,或是看來有些破敗的屋宇,平時路過其實很難真正注意到。


傍晚時分,老人家總會坐在巷口談天

但賈斯汀卻對一間堆滿廢材、破家具的頹屋產生了興趣,也為接下來兩週的計畫埋下了伏筆。於是,在完成泡茶間二樓露台的作品後,賈斯汀帶著我回到了這間小屋,著手開始清理。


面對這種景象,我們大概花了五分鐘站在裡面乾瞪眼,不知從何下手

第一天收拾頹屋時,遇上了曾經在這邊租屋的莊大哥。他說自己是偶然路過,看我們在裡面忙覺得好奇,就來看看,而我們也聊了起來,對這棟屋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。


莊大哥說,這對面兩間都是他們家曾住過的地方,出生在對面的房子(目前是空屋),唸高職時和哥哥住在現在頹屋小舖的樓上,樓下則是木工廠。這也解釋了為何屋子裡有取之不盡的木材,而且是上好木材,堆置多年也沒見損害。



我一直很佩服藝術家銳利的眼光,但頹屋小舖的誕生有太多巧合

 

開工前必須徵得屋主同意,但賈斯汀和我對閩南語掌握力有限,便帶著自願幫忙的舜傑來到橫街仔裡,請住在巷內的老人家提供屋主的聯絡方式。老人家一講起過往便滔滔不絕,後來我們只知道屋主似乎已經過世,而問到的居住地地名,若非金門當地人,也不知所以然。後來在敬土豆工作室王苓的協助下,總算找到了屋主的後代,而他也同意讓我們暫時使用這棟小屋。


舜傑與曾經賣花生油的阿嬤耐心對話

收拾頹屋的過程有些辛苦,首先要忍受天花板的碎屑像午後雷陣雨一樣突然傾盆落下、踩到乾掉的老鼠屍體,或是搬開堆疊木塊和玻璃時驚現活蟑螂和大蜈蚣,還有無處不在的貓屎味。但我們在屋樑間找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清涼月曆、棒球手套、舊報紙等等。挖出來時雖然被弄得灰頭土臉,卻也在凍結的時光裡發現了樂趣。


所有展示櫃都是以屋裡現有材料拼湊而成

在經營快閃店之餘,有趣的是和左鄰右舍聊天,藉由每日寒暄,我們好像也暫時融入了這個小區。尤其斜對面親切又老是掛著笑容的唐阿公時常邀請我們一起喝茶,聽他說這棟屋子曾經是旅館,但我也聽說它曾經是餐廳。後來成為了隔壁破璃行的工作室。而我們兩天大概搬運了上百片玻璃,其中店裡的展示櫃和小展窗使用的玻璃也早就棄置在小屋中。聊天的過程中其實也暗暗心驚,我們搭建的所有擺設完全沒有用到任何鋸子與螺絲釘,只是以現有的材料拼拼湊湊。


廢材的確在藝術家的巧思和巧手下變成了展示窗,但這些早存在屋裡的材料卻也和我們要做的事搭配得恰到好處。


最捧場的客人

緣份

 

我很佩服藝術家的慧眼,僅僅是路過就看出了這棟破敗小屋的潛能。


我們的顧客其實不多,有幾天甚至只有一兩人,頹屋小舖卻以某種形式讓這條街再次活絡了起來,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兩個外地人與金門有了更深的連結,曾經的住客莊大哥來了兩回,和我們分享過去種種;先前遇到的音樂家吳老師也在這吹了一下午長笛;舜傑除了幫忙我們收拾之外也時不時來關心,彼此熟稔了起來。



莊大哥說,這條街風水很好,據說是龍脈,在這裡住過的人都有很好的成就。我不算是迷信的人,但一連串的際遇讓我不禁懷疑,這棟屋子在時光凍結後也許默默等了我們好多年,讓埋藏在屋裡的許多故事在這個夏天重見天日,追憶橫街仔的舊日繁華。


頹屋小舖最後一天
21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