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Travel Worker's Blog /

I'm a travel worker. Here is my life in

Taiwan community.

搜尋
作家相片楊姝姍Susan

金城武樹然後呢?

李友翔大哥,是去年才回鄉耕種的農夫,因為父親生病的關係,決定結束台北的工作,回到自己成長的土地,接下父親畢生的心血,開啟他的種稻生活。聯絡過後,隔天中午便接到李哥的電話,說準備了些食物要招待我們。語氣有些羞澀,但那樣真誠的邀請卻溫暖至極。原本只想請李哥帶我們做農事體驗,哪好意思還讓人家多準備甚麼。但他說自己的理念是希望大家都能吃過他的飯,於是趕忙騎上自行車過去。沿著197縣道,快到4.5公里處時,就看見斜前方的摩托車大喊著:「是你們嗎!」我們便趕緊跟上前。李哥的老婆瑋烝姐已經煮了一桌菜,也不斷招呼我們坐下休息。


李哥和瑋烝姐準備的一桌佳餚

李哥說他第一次接待這樣的客人,自己也沒有太久的種稻經驗,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帶我們。而我們到的時候還太熱,便在家裡先聊聊天、聽聽故事。談起農業,他感慨地說這經常是最不被人們看見,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。從飲食、衣服、日用品等等,先有農業生產、經過工商才到人們手中。但在金字塔底部,努力不容易被重視,收入也不成正比,留下的人才愈來愈少……

而說到池上米,李大哥露出一絲驕傲。得天獨厚的環境讓池上米遠近馳名:縱谷地形影響溫差、海岸山脈的石灰質、乾淨的水源。李大哥沒有提到的是,像他一樣默默耕耘的的一群。選擇友善耕耘的方式,付出的努力更是千倍百倍,但有機需要認證需要錢,只能透過時間、透過鄉里的雙眼,讓大家知道這片土地是安全而純淨的。


李大哥總笑著說自己傻,傻傻地守著一塊土地。但佈滿秧苗的五分田,是他每天呵護的心血。他說,自己從沒想過用種田賺大錢,但有個小小的願景:希望自己的田畝每年可以供給一百個家庭吃到安全的米,那便足夠了。數量不多,便能精質,這是他的減法哲學。這裡的人們想得單純,卻活得快樂。沒有都市人的汲汲營營,但內心卻是富足而美好。

太陽漸小以後,李哥帶我們下田補秧,腳底觸碰到土地的剎那,好像跟這裡多了一些連結。可以感覺到分層不同的溫度,偶爾踩到石頭,但不致到痛。一步一步抬起腳,體會到舉步維艱是甚麼概念,有時還會發出「噗!」的聲音,聽著有點好笑,但李哥說那樣可以幫助空氣進到土壤。補完兩排的秧,走過的路坑坑巴巴,和機器種下平整的秧苗很不一樣,那是努力的證明。沒有農藥,所以甚麼生物都可能出現:蛇、青蛙,有獵物就有掠食者;有惡名昭彰的福壽螺,也有益於農田的軟體動物,所以不能趕盡殺絕。雖然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,但每個部分都環環相扣,影響這裡的生態平衡。


李哥和小宥子帶我們參觀農田

坑坑巴巴的補秧痕跡

以為下過田後,今天的農事體驗就告一段落,沒想到李哥說能帶我們到他父親的果樹那裏看看,當然恭敬不如從命。沿途經過各種植物,見到食物最原始的模樣,那種驚奇感只能親身體會。不是課本上永遠沒換過的圖片,而是活生生的植物還連在根莖上的樣子,像是這片土地最多彩的贈禮。苦瓜、薑、蘆筍、洛神、火龍果,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全都看見了。甚至也見著因為過耕而裸露的土地,當這些課本的知識擺在眼前,才曉得侷限於書本的我們有多狹隘。李哥說佩服我們花上人生的一段時間,到一個地方體會不同的生活。是啊,希望自己之於池上不只是個過客,用心生活用力感受,去看見金城武樹以外的,池上每個動人的面貌。


李哥父親種的肚臍橙


走在李哥身後,學到的是人生。
11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